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视察时说
六月的三晋大地,鲜花绽放,瓜果飘香,金黄的麦粒也已归仓。
六月的太钢集团,争分夺秒,战鼓声声,喜悦的消息频频传来。
千吨级高端碳纤维二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宇航级碳纤维总产量、碳化合格率两项主要指标创历史最佳水平;成功研发生产高端不锈钢焊带、沉淀硬化钢、镍基合金等首发首用新产品十余种,有效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太钢集团旗下的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视察T800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对太钢人提出了殷切希望。一年来,全体太钢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扬工匠精神,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公司转型发展。6月19日,记者来到太钢,实地回访,见证这一年的惊喜变化。
记者回访
炼钢工人吕涛炼好每一炉钢
“你是一名工人?”
“嗯,我是一名炼钢工人。”
“你要发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
“请习近平总书记放心,我一定要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炼好每一炉钢!”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我国技术工人最高荣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太钢炼钢二厂的工人吕涛。去年6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钢科视察时,吕涛作为唯一的工人代表,不仅近距离和习近平总书记握手,还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6月19日上午,重温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短短一分多钟,记者面前的吕涛脸上绽放出自豪的笑容,话语间洋溢着兴奋。
20多年前,吕涛从技校毕业到太钢上班的时候,还是一名普通摇炉工。如今,他已是转炉炼钢“全国技术能手”,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身穿天蓝色工作服的吕涛,一双笑眯眯的眼睛炯炯有神。这双看似普通的眼睛被誉为“火眼金睛”,正是他练就了目测炉火温度、观察样片判断钢水碳含量的一手绝活,总结出一整套“快、稳、准”的炼钢操作要领,通过观察炉火的形态、亮度,估测出的钢水温度与测量温度偏差在5℃之内……这一切,正是凭着匠人的那份认真、坚韧、创新。
吕涛说,炼钢一般有四个工种,分别是摇炉、合金、吹氧、炉长。举例来说,摇炉工最简单,相当于买菜备料;合金工就是添加配菜,根据钢的不同性能添加不同成分;吹氧工就像炒菜,一炉钢炼得好不好,这个工种很关键;炉长就像厨师长,查缺补漏,精益求精。
炼钢炉里温度有1600多摄氏度,即使有隔温装置,冬天转炉外温度也有45摄氏度,夏天最高达到60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中,吕涛常一呆就是一天。靠着这股子韧劲和琢磨劲,普遍七八年才能“升任”的炉长一职他两年就当上了,也成为太钢最年轻的炉长。
“我都拍着胸脯和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保证,那咱干工作就不能有一丁点马虎。”吕涛斩钉截铁地说。
一年来,吕涛不断创新新工艺、新技术,利用吕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为工友们培训新技术,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特别是一次拉成率,更是比以往数据提高了一倍,钢的质量和消耗有了大幅改善。他还研发了精炼渣回收再利用项目,每年可为太钢节约成本1500多万元,此项目还获得山西省五小竞赛一等奖,个人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工匠精神”,吕涛给出自己的答案:“首先是热爱,这是最大的动力;其次是坚守;第三是创新;第四是传承,老帮小,要有一颗无私的心;最后,要精益求精,自我加压。”
对于未来,吕涛说:“今后,我要用我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和带动身边的工友,发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百年太钢梦,为山西转型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绿色发展成为太钢生存的前提
“我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距离仅有1米,那一天,我毕生难忘!”对于太钢能源动力总厂的职工冯晓东来说,那是她与习近平总书记距离最近的一次,回忆起当时的每分每秒,她仍兴奋不已。
6月19日,蓝天白云掩映下的太钢产区生机勃勃。冯晓东告诉记者,“在现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时,大家的欢呼声、掌声雷动,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很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对太钢寄予的殷切希望,成为他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
太钢能源动力总厂是太钢节能减排的排头兵,是太钢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这一年,太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太钢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去年年底,在水利用效率方面,太钢取得了骄人成绩。“以前每生产一吨钢需20吨水,现在生产一吨钢仅需2吨水!”冯晓东说,目前正在实施的工业水系统升级改造等一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项目进展顺利,力争今年11月进水具备试运行。
项目陆续建成后,关键环保指标如工业废水总排口污染物总氮、氨氮等,将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排放标准,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同时实现节约用水目标,将加快推动太钢工业水系统环保升级。
自主创新打造一流特殊钢生产基地
在太钢炼钢一厂党委副书记刘孝平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太钢,走近太钢人身边,就是对太钢最大的肯定。
“能近距离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习近平总书记走到我的身边,面带笑容,并同我握了握手,那双温暖的手,让我感到很振奋!”和刘孝平在一起的,还有厂里的劳模、年轻知识分子、优秀科技人员。
回到车间后,其他职工面带笑容地对“幸运儿”们说:“快,我们也握个手……笑容感染着车间的每个职工,一股温暖又自豪的力量悄然在大伙儿心中升腾!
同刘孝平有着同样自豪感的太钢人,围绕生产、经营、建设兴起了建功立业的念头。一年来,全厂不锈钢线生产经营绩效实现了稳定运行,碳钢生产线的1#电炉—锅炉工程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再改造,实现了单线低成本高效生产运行的目标,去年11月开始实现净盈利。
“都说太重生产的车轴飞奔在全国的高铁上,但要知道,我们是太重车轴的‘上线’,我们炼钢厂生产的坯子交付给太重,他们进行深加工,最后才安装到高铁上,环环相扣。”说起太钢人的炼钢水平,刘孝平笑容中难掩自豪,炼钢一厂碳钢生产线是为高铁动车生产车轮车轴钢的,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一流特殊钢生产基地!
被誉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在此诞生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嘱托,被制作成巨幅展板,竖立在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刚进厂门的路边,深深镌刻在每一个钢科人的心里。这个外表看似普通的厂区,不断创新求变,不断挑战高端制造领域的话语权,凝心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
被工业界誉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就在这里诞生,这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热膨胀系数极小的新型纤维材料,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中具有重要用途。你或许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一束幅宽只有4毫米的碳纤维产品里面,竟含有1.2万根碳纤维,单丝直径仅5微米,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碳纤维材料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大技术专项。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二期工程正在搞土建,现在已经投产,而且是千吨级高端碳纤维工程。一年来,山西钢科高端碳纤维研发生产水平取得重大提升,碳纤维线密度合格率提高近20%、碳纤维优级品率提高13%,宇航级碳纤维总产量、碳化合格率两项主要指标创历史最佳水平,全面满足航天领域的需求,实现了批量稳定供货。不仅如此,这一年,太钢人还发扬工匠精神,下大力气搞创新,成功研发生产高端不锈钢焊带、沉淀硬化钢、镍基合金等首发首用新产品十余种,有效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太钢技术中心在全国133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中,以93分的成绩被评为优秀,位列全国第14,冶金行业和山西省第一。
采访中,太钢职工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坚定执着的工匠精神以及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已扎根在每个职工心底最深处。
正如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高祥明所言,集团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目标要求,只有持续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激发动力和活力,才能构建竞争的新优势,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南风不锈钢(www.nbxg.com,简称NBXG),专业的不锈钢交易平台。提供不锈钢行业资讯、商家入驻、在线交易、担保交易、项目交易等服务,并为需求甲方提供招标发布平台,为客户提供从专业资讯服务,到在线采购、支付、物流等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