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宝武参与研发的压水堆核电站核岛主设备材料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烧结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工业建筑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个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我国核电关键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宝钢特钢联合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压水堆核电蒸汽发生器用690合金U形管产业化制造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在国内无成熟的工程化制造技术和专业化的高精度产线支撑,同时遭遇国外严格技术封锁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实现了690合金U形管国产化、产业化,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高效节能环保烧结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是由中冶长天牵头组织,宝钢股份、中南大学、包钢稀土钢板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针对我国烧结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装备水平落后等问题,经过15年的自主创新研发而完成的。该项目研发了厚料层高效烧结关键技术及装备,首创了环冷机液密封技术及装备,发明了余热循环及回收高效利用技术及装备,开发了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及装备,推动了我国烧结过程集约化、清洁化和智能化发展。
工业建筑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宝钢工程联合中冶建筑研究总院等单位,历时近20年研发完成的。项目团队通过对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工、煤炭等领域工业建筑进行震害调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了系统工业建筑性能化抗震理论,提出了工业建筑冗余度、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构建了工业建筑抗震性能的多层次评价技术体系,创新了工业建筑全生命周期抗震加固及恢复的关键技术。
鞍钢
1月8日,由东北大学牵头,鞍钢、首钢、南钢、华菱钢铁、三钢、新钢参与的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长期参与该项目的鞍钢股份中厚板厂首席工程师黄松介绍,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工艺的原理是以超快速冷却为核心,包括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等的综合强韧化理论,可以使钢材强度提高100兆帕~200兆帕,可有效满足高性能桥梁钢、高等级管线钢、船板、高强工程机械用钢、水电钢、海洋工程用钢等对强度和韧性要求高的领域的需求,具有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优点。东北大学最先选择在鞍钢股份中厚板厂进行技术的实际应用,鞍钢科技人员与东北大学研究团队在探索中对该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形成了鞍钢节约型高性能中厚板UFC-TMCP工艺。
据悉,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钢材加工工艺,目前已逐渐推广到全国多家钢铁企业。
太钢
1月8日,由太钢等单位完成的微细粒复杂难选红磁混合铁矿选矿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80%以上。为高效利用铁矿石资源,太钢牵头组织,联合长沙矿冶研究院、中冶北方工程技术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微细粒复杂难选红磁混合铁矿选矿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攻关,创造性地解决了含铁矿物和脉石矿物种类多、含铁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含铁矿物与脉石矿物可浮性差异小、原生和次生矿泥含量高等影响浮选分离的关键技术难题,并通过装备的高效集成创新,解决了微细粒磨矿、分级、选别、浓缩等一系列工业应用难题。
微细粒复杂难选红磁混合铁矿选矿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科研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项目共有授权专利41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制订企业标准2项。该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国内铁矿石进口压力,填补了大型微细粒复杂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的空白,给国内微细粒难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示范效应。
苏钢
1月8日,由江苏苏钢集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完成的脉冲磁致振荡连铸方坯凝固匀质化技术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0年10月份,苏钢与上海大学先进凝固中心教授翟启杰等共同交流了脉冲磁致振荡凝固细晶技术在连铸产线工业化应用的设想。该技术在模铸产线上成功应用后,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该技术知识产权为双方共有。
2012年3月29日,该项目进行了首次试验,其后又进行了6次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工艺。生产实践表明,脉冲磁致振荡连铸方坯凝固匀质化技术效果稳定可靠,技术和设备成熟,使用方便,适用于连铸生产;经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分析,使用该技术生产的轴承钢,其中心碳偏析指数,远优于采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匀质化技术生产的轴承钢。
该项目于2015年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
南风不锈钢(www.nbxg.com,简称NBXG),专业的不锈钢交易平台。提供不锈钢行业资讯、商家入驻、在线交易、担保交易、项目交易等服务,并为需求甲方提供招标发布平台,为客户提供从专业资讯服务,到在线采购、支付、物流等一体化服务。